每年暑假是问鼎娱乐app孩子们学习游泳的高峰期。现在的孩子们学游泳的条件已今非昔比,且不说随处可见的室内游泳馆,单就网络这一资料宝库来说,我那时梦境里也不会出现。
此外,我们的孩子正处在系统地接受游泳训练的最佳年龄。有关游泳的好处和技术方面的东西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只想就一些观点和事项交流一下,以盼为孩子们提供一块敲门砖。
首先,需要澄清几个有关游泳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学会游泳为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种生存技能
我们谈的“游泳”,大都是指竞技游泳,是严格定义在蝶、仰、蛙、自四种泳姿之内,并且在游泳池里进行的一种运动。这是有别于公开水域(指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的。学习游泳只是让孩子们学会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因为在水中只要发生危险定会危及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招潜水员时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的原因。
仅从安全角度考虑,人是陆生动物,最好离水远一点。善泳者溺于水。尤其是半瓶醋时,胆子大,容易出事。如果落入湍流中,旱鸭子和奥运游泳冠军谁能活下来靠的不是技术,是运气。公开水域里有太多我们无法预知、无法抗拒的危险,不要让孩子把学会池中游当成挑战这些危险的胜算。如何在公开水域中保证游泳的安全也是一个大课题,所以即使学会了游泳,也不要鼓励孩子在公开水域游。
我还亲眼见过一位妈妈在池边对着上了好几节课仍然不敢下水的儿子吼道:儿子,你问鼎娱乐学会了游泳,洪水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救爸爸妈妈了!
且不从伦理道义上评论这位妈妈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她一定忘了水中救护和自己游完全是两码事。(况且以此来消除孩子的恐水心理必是徒劳)。让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去实施水中救护无异于飞蛾扑火,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爆发出的力量会让六十老妪变成施瓦辛格,使每一位正面接近他的人瞬间被拉入水中,其危险可想而知。
换作我可能会这样说:儿子,洪水来了,妈妈那儿有爸爸呢,你必须先顾着自己,洪水退了再来接我们。
请让孩子们永远对水保持一种敬畏。记住,是永远。
误区二我的孩子可以很快学会游泳
谈到这一点,我不得不给家长们泼泼冷水,因为大多数的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游泳都抱有一种成见,那就是利用一两次短训班就可以让孩子“学会”了,这其实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见过一些初学者非常高兴的宣称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学会了什么泳姿,并且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也确实见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儿在半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四种泳姿,并且游得挺标准了。我承认基于优秀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的前提下个案是有的,然而不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
设想一下,如果一两个月能够学会一种泳姿,半年就能学会四种,一年之内就可以练成混合泳,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小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学会游泳,因为这种想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初学者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热衷于“开始游了”,“可以游多长”等等。要知道,在水里会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然而,会移动不等于会游,不如称其为戏水更为确切。
大多数的家长们在选择游泳学习班时会优先考虑短训班,并把能否在短时间内学会一种泳姿作为为衡量教练授课水平的一杆称。假期时雨后春笋般的短训班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我不赞成任何形式的短训班,这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游泳学习上。因为这种“怪胎”从它一出生就被烙上了明显的商业痕迹,其本质无非是寻找噱头以讨好想走捷径的人,教学目标必然也很功利。殊不知学游泳也象学任何东西一样,在这个年龄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习的要义应在基本功的训练上,扎实的基础训练才可能为孩子将来游得更好带来后劲。而基础训练是最枯燥最不易见成效的,很容易被人忽略或放弃。
例如陆上练习和分解动作没练好就急于水下配合游,会使得每一环节中的错误被生硬地叠加、强化、放大,最终成为顽疾,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问题。所以最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人在初学阶段看似提高得很快,但也因此永远停滞不前,再无提高的可能了。
其实配合游对初学者来说主要的益处在于提高兴趣,这很象学习乐器时练习曲和一个完整的乐曲之间的关系。在阶段性地完成一些练习曲时,老师总会安排学习一些小的曲子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并在每一节课的最后一小段时间内以某种泳姿的配合游来保持孩子的兴趣。
所以游泳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学会的。当然考虑到大多数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们去学,所以参加假期短训也是最终的无奈的选择。即使这样,我也奉劝家长们调整一下心态,请赋予短训班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十几节课能学会哪些东西,在我看来能学会如何正确地呼吸就已经很不错了。有条件的可以在短训之后决定是否长训,没条件的可以通过几次短训之后在家长的引导下,使游泳成为孩子一种经常性的健身手段。
误区三不打算让孩子成为专业运动员,所以不必专业的学
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无所谓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的。所谓专业,应该是指在某一领域的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更长,仅此而已。专业和非专业的在起始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对孩子身体柔韧性的要求和体能要求上。请不要得出以下结论:短训=非专业,长训=专业。这种结论会导致速成心理,催生短期行为。
游泳是一项非常纯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有氧运动,同跑步、跳绳和很多球类活动一样,是可以与孩子们终生相伴的。若能在成长过程中一以贯之,孩子们必将受益终生。所以请家长们将孩子们的学习计划考虑从一个假期调整为今后几年中的几个假期,同时请不要忘记忘记循序渐进——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步都少不得。诸如深呼吸,直体滑,是需要花时间反复练习的,而不是间歇性操作。要想使每一动作做得标准,并成为下意识的本能,只能靠时间来打磨。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如切如搓,如琢如磨,很贴切。如果由于课时所限,无法做到系统科学,最好也能将较短的课时,用于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上,以求保证每一节课的质,而不是量。
还要注意教育孩子在游泳学习中学会专注。因为初学者总想尝试新的东西,这种原始的冲动既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绊脚石。所谓的专注,体现在对训练细节和动作规范的重视,以及某一个泳姿的反复练习上。要知道,七成以上的职业游泳选手,技术动作并不是很标准,这个比例在业余选手中更高。所以一种泳姿起码练到标准的七八成以上,再开始练习别的泳姿。也不要过早地为孩子选择主项,四种泳姿不可偏废。
另外,可能有人注意到过“全浸”——一种发源于美国,近些年被热捧的针对业余游泳爱好者的学习方法。它以降低动作频率、强调划水时效、身体滚动前进为特点,有意回避了自由泳打腿练习这一最容易使人产生畏难心理的基本功的训练,鼓吹省力、高效、先进、速成。看似独辟蹊径,其实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最终还是要回到打腿练习上,因为他们的教学视频乍看轻松自如,实际上示范者都是专业训练多年的运动员,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底子。说到这不禁让我想起香港黑帮片中常说的一句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学习上欠下的的债,更是要还的。学东西还是务实些好,别被各种花哨的学习方法忽悠得一头雾水相见恨晚。
一句话,即使达不到专业运动员那么高的标准和要求,即便在体能上承受不了那么大的训练量,也请按专业的方法去学习。
误区四先从蛙泳开始学起
说了不谈技术,可是这个问题还是绕不开。因为错得太严重,太普遍。把蛙泳作为入门泳姿来学习,也算得上是一种“中国特色”了,甚至在大部分国人心中蛙泳最有资格为“游泳”这一概念作注脚。这种观念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游泳真正起步是1982年印度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来自广东的叶润成获得100米蛙泳金牌,并打破了当时的亚洲纪录,这是中国游泳项目在亚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从此,较其他三种泳姿,中国蛙泳项目的实力逐渐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出现过一代“蛙王”。他叫穆祥雄,曾三次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纪录。1956年,中国由于政治原因未参加墨尔本奥运会,这也成了极有可能在那次比赛中创造中国奥运金牌历史的穆祥雄终生的遗憾。1959年,著名导演谢添以穆成宽、穆祥雄父子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水上春秋》(我小的时候还对主演于洋那双大脚唏嘘不已),正是这部电影,影响了几代国人对游泳的认识,明星效应不是今天才有的。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大家可能都知道这首《水调歌头·游泳》出自谁人之手。这位喜爱游泳的湖南人横渡长江时采用的虽是算不上标准的蛙泳,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中国的军队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把蛙泳当作武装泅渡的唯一泳姿,这一养成甚至可以追溯到四渡赤水和百万雄师过大江。因为那时会游泳的人很少,“抬头蛙”便成了最具军事用途的泳姿(便于负重、观察和射击)。战争年代军队是社会精英扎堆儿的地方,进入和平年代后这些功臣们被分配到全国,于是又把部队的传统辐射到了地方。
除了以上列举的历史成因外,把蛙泳当作第一泳姿也有其运动生理学依据。首先,因为蛙泳是抬头呼吸的,区别与自由泳的侧头呼吸和仰泳的仰面呼吸,这是普通人在水中非常本能、自然地采取的一种呼吸方式;其次,蛙泳是双手同时使用,方便保持身体平衡;第三,蛙泳是趴在水中的,而仰泳是仰面朝天的,自由泳是侧身滚动的,蝶泳是波浪前进的。相比起来,似乎蛙泳更利于初学者获得相对的安全感。
国内游泳班都以蛙泳为首选还基于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蛙泳动作做标准要三到五年,但蛙泳却很容易“游起来”。中国的家长们不允许在交了五、六百元钱,孩子上了十几课后,看到的仍然是孩子在练习打腿。于是即使心里清楚,教练们也只好将错就错,以飨家长。
但是国外的情况却大为不同,说到这种差异,请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四种泳姿的特点。
蛙泳:易上手,但技术最为复杂,游好很难。尤以腿部动作为甚,是游泳所有技术环节中最为复杂的。(曾经有位前奥运亚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为了改进蛙泳腿部动作,他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专攻腿部动作)。由于易造成运动损伤,所以不适宜长距离游。速度最慢。
仰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快于蛙泳,但次于蝶泳。省力。
蝶泳:产生时间最晚。技术较自由泳、仰泳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速度仅次于自由泳。体力消耗最大,不适宜长距离游。
自由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最快。省力,适宜长距离游。
需要强调的是这四种泳姿中只有自由泳适合长距离游,所以高水平的国际大赛上只有自由泳设200米以上的长距离项目。即使主项不是自由泳,每个专业运动员也都是以自由泳为基础泳姿的,这也是因为自由泳适合长距离游。所以每堂训练课除了技术训练外,所有运动员水中的体能训练都是以自由泳方式进行的。
学会自由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非常有助于学习仰泳和蝶泳。因为仰泳被称为“翻过身来的自由泳”,二者的一脉相承由此可管窥一斑;蝶泳单侧的臂部及腿部动作几乎完全复制了自由泳。而蛙泳动作是最特殊的,相对自成体系,除了和蝶泳在横轴波动上稍有类似外,几乎和其他三种泳姿扯不上任何关系。优秀的自由泳选手很容易以主项之外的泳姿在比赛中折桂,而顶级的蛙泳选手却没有一个能在另外三种泳姿的比赛中有所斩获,这个现象也是业内不争的事实。
通过以上比较,您可能已经得出正确的结论了:除非您的孩子是百年一遇的蛙泳天才,否则请想办法让他们先学自由泳或者仰泳(菲尔普斯就是先学的仰泳)。如果您只打算让孩子学习一种泳姿,那么毫无疑问应该是自由泳。
谈到这里我内心是很纠结的,因为亮亮也是先学的蛙泳。起初我是想自己教他自由泳,可是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在亲人面前很容易表现出依赖心理,不在集体中很难激发出他的自律性,我武断、急燥的性格最终使我失去了亲自教他的资格。后来我几乎问遍了济南所有的游泳馆,除非是一对一的私教,否则没有先教自由泳的。而私教昂贵的学费我又觉得不值。这个问题我也没能很好地解决。
【微信公众号-育儿快讯】
一对80后父母,从事儿童教育6年,宝贝1岁8个月,特开办的儿童教育公众号,育儿快讯(ID:yuerkuaixun)更多教育话题.育儿资讯,家长课堂,请关注我们。
发表评论